教师如能从贴近学生生活和心灵入手,让每个学生快乐地参与到写作中来,善莫大焉。
?一、缘起:学生的写作兴趣技巧被命题和“指导”扼杀。
?
初中生写作的状况令人堪忧。从所接触的情况来看,初中生作文内容空洞无物,大多作无病呻吟;语言乏味,学生腔严重。一言以蔽之,初中生作文水平低下,孺子不可教也。很多人归因为三点:一是学生受网络等低俗文化的影响,读书少了,不知怎么表达;二是学生课业负担重,生活单调,没什么东西可写;三是大部分学生疏于练笔,完全没有写作的欲望和兴趣。
果真如此吗?其实不然,学生依然有写作的欲望和兴趣!据调查一个班额为52人的班级发现:班上写QQ空间或个人博客的学生超过38人,每用于同龄人有书信往事的学生11人,8人坚持写“私密日记”。通过研读收集到的作品,发现学生自发写的QQ日志、博客文章、书信、“秘密日记”中有很多具有真情实感的佳作。
学生自发的写作与“正式”作文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!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生面对“正式”作文就“歇菜”的现象呢?我们不妨来考察一下“自发”写作与“正式”作文的不同背景:“自发”写作源于真实情景,触发了学生的真情实感,这种写作自由为很大,不受时空、篇幅、主题的约束;“正式”作文是一种被动的接受任务,有主题立意、篇幅字教、时空范围的限制,写作者没有任何自由发挥的余地。甚至教师要从审题立意、布局诗篇、开头结尾、修辞方法上作出“指导”,让学生无从下手,焉有兴趣可言?
由此可见,学生的写作不自由!他们的兴趣被“命题”与教师“指导”所扼杀的!
?
?
解除学生作文限制,还学生写作自由,是重燃学生写作兴趣的根本所在。既然大部分学生钟情于网络,在网络情景中能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,我们不妨另辟蹊径,利用学生“亲密接触”的网络平台,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,本人作过几次利用网络平台的尝试。
1、线下“QQ”聊天。
班级学生交换座位“捉对”聊天,采用一来一往传递纸条的形式,主题、内容不做任何限制。具体环节如下:
1)、“捉对”聊天。聊天的对象任意选择,大部分学生选择与自己志趣相投、人际和谐的人来聊。
2)、整理、归纳聊天内容。聊天完之后,双方找出整理出聊到的所有话题。
3)、选择中心话题,围绕中心话题进行材料取舍。这一环节要求学生针对整理的聊天内容只留下一个主要话题,对聊天材料进行取舍和补充。
4)、连缀成文。根据围绕中心话题整理后的聊天内容双方合作连缀成文。
5)、给自己的文章命意和取标题。标题取得越多越好,意在引导学生看生活素材可以适合哪些命题写作。
2、撰写博客(BLOG)文章
教师先出示班级近段全体学生参加的活动或事件,让学生选择一件事来记叙,评点,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,具体环节如下:
1)、班级热点事件收集、发布。这一环节事实上是在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。
2)、讨论、评价热点事件。这一环节旨在加强表达,促进沟通。
3)、构思、创作“博文”。
4)、“博文”展示、欣赏、评点。
3、完成威客(witkey)任务。
收集威客任务或模拟威客悬赏任务向学生发布写作任务,模拟的任务如学样宣传软文、社会公益广告、家乡景点导游词等,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写作中来。具体环节如下:
1)、介绍威客,激发学生将写作能力转化为大众认可、获得实惠的欲望。
2)、发布威客任务。可从威客网站上送去适合学生的任务,也可模拟发布,自己设置“悬赏”(用奖品替代奖金为宜)。
3)、给学生提供模拟成功作品案例,使任务完成变成有考照、有可能。
4)、学生收集材料,独立或合作完成“威客”任务。
5)、威客作品评点,评选。对网上的威客任务选出优秀作品上传,对模拟的威客任务按既定的悬赏方案进行奖励。
通过上述三个情景引入的尝试,消除了学生作文的畏难情绪,使学生认识到写作也可以是轻松、自由、快乐的一件事,从而大大激发了大部分学生的写作兴趣。
?
三、探究:利用网络平台需把握的原则。
?
通过几次成功的尝试,发现利用网络平台能让学生心态放松、自由地投入到写作中来。探究这几次尝试活动,认为利用网络平台需把握如下四个原则:
1、利用网络平台要贴近学生生活,能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。
如上述三个写作活动就很好地把握了当前初中生热裹于网络,渴望交友与沟通,渴望个性独立,渴望成功和得到认可的心理,而网络又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,自然就激发了兴趣,积累了写作素材。
2、利用网络平台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,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。
上述三个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的活动设置就是由易到难:QQ聊天要求学生整理谈话内容,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;撰写博文要求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,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;威客任务要求学生的作品有个性和独创性,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创新能力。
正式通过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设置,让学生逐步锻炼了能力,培养了信心。
3、利用网络平台要体现合作交流的原则,在团队协作中丰富学生的情感。
上述三个写作活动分别采用了点对点(一个对一人)、点对面(一人对多人)、多点互动的形式,并结合竞争机制、赏识教育模式,让全体学生参与交流合作,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点滴进步。交流的结果不仅仅是解决具体的问题,更多的收获是在因体协作中带来的互相认可、成历的愉悦等心理感受。许多学生在写作活动后写出了有独特感受的日记,不能不说是写作活动带来的又一妙处。
4、利用网络平台要结合网络价值观教育、网络安全教育,让学生在活动学生正健康利用网络。
总之,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写作活动要对学生有益,达到有效目的:让学生真正热爱写作。
?
?
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写作活动只是激发兴趣的一种具体做法。而作文教学,我们一定要把激发兴趣作为提高学生写作书评的入门手段,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。
写作兴趣在大雅之堂的创作理论叫做“创作欲望”、“创作冲动”、“创作动机”。心理学告诉我们,没有动机就没有行动,没有目标,做任何事情应该是兴趣、动机领先。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”这句被我们引用了无数次的经典格言在学生写作领域却被我们忽视。很多教师热衷于指导学生“写什么”、“怎么写”,甚至是诸如“XX式”、“XX法”的开头、结尾、行文的技巧,这是都是本末倒置的做法。技巧不是不应该讲。而是要学生主动参与,摆正写作姿态之后才能讲,在学生有了较丰厚的阅读、生活积累之后才能讲。从激发写作兴趣入手就是写作指导的返璞归真。我们的教师如能从贴近学生生活和心灵入手,让每个学生快乐地参与到写作中来,善莫大焉。